行业动态

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航路规划引领新赛道

航路规划引领新赛道

行业概览:从狂热回归理性

2025年的低空经济行业正经历从资本狂热到理性发展的转型期。根据最新数据,今年上半年低空经济融资事件与金额分别下降了15.2%和8%,资本更青睐技术可验证、配套能落地的标的1。这一变化在即将举行的"2025国际低空经济贸易博览会"上得到体现,展会首次推出"1+5+N"贸易服务模式,旨在为企业搭建从技术验证到商业落地的务实平台。

尽管资本降温,行业前景依然广阔。中国民航局预测,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.5万亿元,2035年有望突破3.5万亿元。政策层面持续加码,2024年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等核心法规出台,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。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15个城市与企业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。

航路规划:低空经济的"空中高速公路"

航路规划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。绍兴市率先发布《绍兴市低空航路航线规划》,明确到2030年投资138亿元,建设"一环三轴四核"低空航路网络,包含5个通用机场、19个枢纽起降场及300个以上起降点。越城区作为核心承载区,构建"512"低空基础设施网和"131"飞行服务网,实现"飞得起、看得见、管得住"的县域实践路径。

南京正探索规划城市内和都市圈低空公共航路骨干网,已划设35片空域和118条航线,并开展溧阳-禄口、禄口-扬州短途接驳航线验证飞行。温州则规划建设7个通用机场,布局超1000个垂直起降点,规划579条低空航线,构建覆盖全域的低空交通网络。

应用场景:从单点突破到多元融合

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正从传统通航服务向"无人机+"、"低空+"融合业态跨越:

  • ‌农业领域‌:无人机在植保、监测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显著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。数据显示,农业作业类场景在低空经济中占比超过50%。

  • ‌物流配送‌:湖南首条常态化低空物流应用航线已开通,解决特殊地理环境下的配送难题。顺丰、美团等企业推动无人机配送从试验走向商业化。

  • ‌城市交通‌:苏州开通昆山至上海浦东机场的直升机载人航线,单程飞行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。深圳eVTOL(电动垂直起降)航空器已完成多次试飞。

  • ‌文旅观光‌:重庆梁平区举办低空飞行消费周活动,市民可体验低空观光游览。海南琼海等地开发跳伞等低空旅游项目。

挑战与突破:四大瓶颈待解

尽管发展迅速,低空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:

  1. ‌空域管理瓶颈‌:全国通航使用低空空域不足30%,审批流程复杂,无人机物流企业常需提前数天申请空域。多部门监管协同不畅,增加企业运营成本。

  2. ‌技术短板‌:eVTOL电池能量密度(285Wh/kg)远低于实用门槛(400Wh/kg),无人机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不足。我国低空经济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4年的852件激增至2023年的14134件,但核心技术仍需突破。

  3. ‌市场体系不成熟‌:2022年我国通航飞机利用小时量仅为美国的4.5%,私人飞行等消费领域占比不足20%。eVTOL因造价高、载客量有限,短期内难以突破小众市场。

  4. ‌安全监管压力‌:传统航空监管手段难以适应低空飞行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,无人驾驶航空器带来新的监管挑战。绍兴研发RFID"一机一码"管控模式,实现"黑飞"10秒内报警定位。

未来展望:技术驱动与生态构建

低空经济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:

  • ‌空域管理更加灵活‌:千米以下空域有望逐步下放到地级城市,低空飞行或无需审批,只需按准入条件和规划航线运行。

  • ‌技术创新持续突破‌:5G-A、人工智能、卫星通信等技术正应用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,国内已有300多个城市启动5G-A网络部署。

  • ‌应用场景多元拓展‌:从农业植保到城市治理,"低空+"模式将重构产业价值链条。应急救灾、安全监控等安全类应用逐渐兴起。

  • ‌基础设施标准化加强‌:全国将加快低空交通"一张网"标准制定,避免各地建设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。

随着政策体系完善、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拓展,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,航路规划作为"空中高速公路",将成为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。


文章由开放的模型工具生成,仅供参考
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